子宫内膜化生

Endometrial Metaplasia

同义词(或曾用名):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化生、嗜酸性化生、黏液化生、乳头状化生、鳞状化生、间质化生、合体细胞化生、输卵管化生

概述:

子宫内膜腺上皮或间质细胞改变了原有的分化方向,向另一种细胞分化。

发病部位: 子宫内膜

诊断要点:

  1. 透明细胞化生:

  2. 细胞高柱状,核位于细胞近腺腔面;

  3. 胞浆透亮;

  4. 细胞无异型。

  5. 嗜酸性化生:

  6. 也叫嗜酸细胞改变,表现为细胞质嗜酸性改变;

  7. 腺体部分或全部衬覆嗜酸性胞浆的细胞;

  8. 嗜酸性改变也可见于子宫内膜增生,特别是非典型增生,这时应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嗜酸性化生的诊断并不重要。

  9. 乳头状化生:

  10. 也叫乳头状增生或乳头状改变;

  11. 少见,常发生于绝经后妇女;

  12. 病变区域常位于子宫内膜浅层;

  13. 灶状乳头状增生,乳头常具纤维血管轴心,可有分支,也可呈微乳头改变;

  14. 细胞形态一致,无异型性,胞浆可呈嗜酸性改变。

  15. 鳞状化生:

  16. 常常发生于绝经前服用激素或多囊卵巢病人;

  17. 可见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

  18. 鳞化细胞增生并突向腺腔内,在腺腔内形成界限清楚的细胞巢(桑葚状鳞化),最终取代腺腔,并与邻近的发生同样改变的腺体融合;

  19. 鳞状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也可能呈梭形,核分裂像罕见;

  20. 在罕见情况下,鳞化巢中央发生角化和坏死;

  21. 广泛的鳞状上皮化生可称为子宫鳞癣;

  22. 鳞状化生常与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癌有关,内膜标本中出现桑葚状化生,即使观察不到增生性改变,也必须对患者进行紧密随访,因为可能存在取材不足表现为腺棘皮病或桑椹样。

  23. 输卵管上皮化生  :

  24. 也叫纤毛细胞改变。纤毛细胞偶尔可以在萎缩或不活跃的子宫内膜孤立性腺体中或没有子宫内膜增生的息肉中见到。当纤毛状腺上皮大量出现时,称为纤毛细胞改变或输卵管上皮化生;

  25. 纤毛细胞可单个散在或呈小簇状分布在非纤毛细胞中,或在单个腺体中呈节段性分布;

  26. 纤毛细胞常常呈圆形、略大,核膜光滑均衡,染色质细腻,分布均匀,核分裂活性仅限于邻近的非纤毛细胞;

  27. 纤毛细胞改变常常伴有简单性、复杂性或非典型增生。

  28. 合体细胞化生:

  29. 也叫乳头状合体细胞改变,表面合体细胞改变;

  30. 表现为细胞界限不清,胞浆融合,呈合体细胞样;

  31. 胞浆可呈嗜酸性改变,核无明显异型,似细胞退行性改变而非增生性改变。

  32. 黏液化生:

  33. 上皮似宫颈上皮,胞浆富含黏液;

  34. 细胞无异型性;

  35. 可形成黏液囊肿或黏液湖,内常有中性粒细胞渗出。

  36. 肠上皮化生

  37. 腺上皮黏液性改变伴杯状细胞,似肠上皮,非常罕见;

  3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20, CDX2, chromogranin, villin 等可阳性。

  39. 间质化生:

子宫内膜间质可呈平滑肌、软骨等分化甚至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