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大汗腺化生
Breast Apocrine Metaplasia
同义词(或曾用名): 大汗腺表型、大汗腺改变和大汗腺分化
概述:
乳腺导管或腺泡上皮向大汗腺分化,在组织学上表现出大汗腺细胞的特点。
发病部位: 乳腺
诊断要点:
多少不等的乳腺导管或腺泡上皮由顶浆分泌的大汗腺细胞代替;
大汗腺细胞呈柱状、立方形或扁平状,常单层排列,分布均匀,界限清楚,核大,平均直径 6 ~ 8μm;
呈柱状细胞时核常位于基底部,呈圆形-卵圆形、空泡状,核膜厚而光滑,染色质均匀颗粒、块状,通常有 1 个明显的核仁;
一些病例的细胞核较小而深染,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不明显;
根据大汗腺细胞的胞质特点,可区分为 2 种类型细胞:
A 型: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状胞质,通常可见核上空泡,其中可含有黄褐色的脂褐素。胞质嗜酸性颗粒常于腔面浓集形成一个圆顶状腺腔部分,并常见顶浆分泌型胞突;
B 型:细胞胞质淡染或透明,呈泡沫状,类似于皮脂腺细胞;
- 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坏死,很少或无核分裂像。
鉴别诊断:
不典型大汗腺化生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细胞核,不典型大汗腺细胞核通常有明显增大(较普通大汗腺化生细胞核增大 3 倍,核仁也明显增大,核膜出现轻度不规则,并可出现核分裂象;
不典型大汗腺细胞胞质嗜酸性颗粒状分布紊乱,有些胞质明显淡染,呈泡沫状-空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