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大汗腺腺病
Breast Apocrine Adenosis
同义词(或曾用名): 硬化性大汗腺腺病、腺病伴大汗腺化生、结节性大汗腺腺病、大汗腺腺瘤
概述:
大汗腺腺病(apocrine adenosis)曾包括多种增生性大汗腺病变。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大汗腺腺病
发病部位: 乳腺
诊断要点:
在硬化性腺病基础上出现 50%以上区域的大汗腺化生;
病变常为单结节或多结节融合的分叶状,腺管及间质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腺管可密集排列,呈实性小巢状、条索状、裂隙状、管状、囊状;被覆腺上皮或大汗腺细胞及肌上皮两种细胞;
腺上皮细胞具有大汗腺细胞的形态特征,形态较一致,胞质丰富,呈嗜酸颗粒状,可有胞突,核大而显著(平均直径 6 ~ 8μm),呈圆形-卵圆形、空泡状,核膜厚,一般有 1 ~ 2 个明显的核仁;
肌上皮可增生或不明显,立方或短梭形,常胞质透亮;
间质可有纤维组织增生或伴玻璃样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腺上皮细胞(大汗腺细胞)AR、GCDFP-15 阳性,ER、PR、CK5/6. Bcl2 等阴性。
鉴别诊断:
大汗腺腺病以小叶为中心,病变中央区域腺体挤压和扭曲最明显,管腔可以完全闭塞,浸润性癌通常缺乏此种分布特点;
大汗腺腺病的上皮细胞核大小形状比较一致,染色质分布规律而不紊乱,核膜厚但光滑,核仁小-中等大小,缺乏巨大不规则或多个核仁,核分裂像罕见,胞质的嗜酸性颗粒分布均匀,缺乏胞质内空泡;
大汗腺腺病存在肌上皮细胞,而浸润性癌缺乏肌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肌上皮标记物(p63. calponin、SMA)有助于鉴别诊断。
颗粒细胞瘤 :颗粒细胞瘤的细胞通常缺乏大汗腺细胞核的特征。免疫组化染色,颗粒细胞瘤 S-100 阳性、GCDFP-15 阴性,大汗腺腺病 S-100 阴性、GCDFP-15 阳性。
预后:
大汗腺腺病属于良性病变,通常需要病灶完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