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Breast Pseudoangiomatous Stroma Hyperplasia
概述: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瘤样病变,其本质为小叶外非特化间质纤维-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增生。
发病部位: 乳腺
诊断要点:
病变常围绕乳腺小叶,小叶间隙增宽,也可侵入小叶内,但小叶结构一般存在;
小叶间广泛的瘢痕样纤维组织增生,其内有不规则的裂隙样间隙似毛细血管,间隙腔内无红细胞;
腔隙被覆内皮样梭形细胞,梭形细胞通常形态温和,胞质少,界限不清,核呈梭形,染色质细,无明显核仁,无核分裂像;
梭形细胞明显增生时,可呈上皮样聚集呈丛状或簇状,称之为簇状型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有些病例玻璃样变的瘢痕样组织十分突出,裂隙样间隙不明显,衬覆细胞呈纤细分支状,类似于毛细血管;
病变内的腺管可被覆柱状细胞,亦可和幼年性乳腺发育、纤维囊性病、硬化性腺病、纤维上皮性肿瘤伴发;
少数病例梭形细胞可有轻度异型性,可出现核分裂像,但无病理性核分裂像;
间质内通常缺乏炎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的梭形细胞表达 vimentin 和 CD34,不同程度表达 SMA 和 Desmin,常表达 PR。不表达 ER,CK 通常阴性。
鉴别诊断:
高分化血管肉瘤
血管源性肿瘤以形成真性血管腔为特点,衬覆内皮细胞,腔内有红细胞;
血管肉瘤以丛状、吻合分支状的血管弥漫性浸润生长为特点,常破坏小叶结构,浸润周围脂肪组织;而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中的裂隙常为非开放性,也不破坏小叶单位,无浸润脂肪;
血管肉瘤肿瘤细胞可向腔隙内突出或形成乳头状突起,衬覆的内皮细胞大,核深染或呈泡状,核分裂增多,而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腔隙被覆细胞常无明显增生及明显异型性;
免疫组化染色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衬覆细胞虽可 CD34 阳性,但 CD31. FⅧ 阴性,而血管肉瘤 CD31. FⅧ 阳性。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常见胞质内空泡及空泡内红细胞;
细胞可以有比较明显的异型性;
免疫组化染色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CD31. FⅧ 阳性,CK 部分病例阳性。
预后:
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预后良好,虽然部分病例可复发,但并无进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