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概述:

慢性淤胆性疾病,肝内胆管被非化脓性炎症逐步破坏。

诊断要点:

  1. 发病年龄约 40-60 岁,多数为女性(90%),临床上多数为隐匿性发病伴瘙痒、乏力、黄疸及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

  2. 组织上可见汇管区结节状炎症改变,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组成,部分病例可见界板炎(类似慢性肝炎)。胆管基底膜破坏,胆管上皮大小不规则、胞核呈假复层及空泡状,及胞浆肿胀,最终小叶间胆管缺失。可见淋巴细胞性胆管炎,可出现肉芽肿。胆小管反应性改变。纤维化始于汇管区,之后形成汇管区-汇管区桥接,肝硬化为胆道模式,呈不规则七巧板样结节状。可见慢性胆汁淤积,邻近汇管区的肝细胞肿胀及稀少,肝细胞内铜沉积。

鉴别诊断:

  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男性为主,与慢性炎症性肠病有关,AMA 阴性及具有特征性的胆管造影。

  2. 大胆管梗阻 AMA 阴性,缺乏 PBC 的胆管病变。

  3. 药物诱导性胆汁淤积/胆管受损 药物服用史。

  4. 感染 特殊染色可排除感染。

  5. 结节病 系统性受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升高。

  6. 慢性病毒性肝炎 常见胆管受损及淋巴细胞性胆管炎,尤其在丙型肝炎中,AMA 阴性及病毒血清学呈阳性。

  7. 自身免疫性肝炎 缺乏汇管区大量炎症、胆管受损或淋巴细胞性胆管炎,显示更多的小叶性炎症或伴肝细胞坏死,转氨酶常显著升高。

  8. 自身免疫性肝炎-PBC 重叠综合征 少于 10%的 PBC 患者,实验室检查及组织学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炎及 PBC 的特点。可使用乌索脱氧胆酸(UDCA)和免疫抑制联合疗法。

  9.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MA 阴性的 PBC  AMA 阴性,但组织学类似 P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