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

Breast Fibroadenoma

同义词(或曾用名): 腺纤维瘤

概述:

为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具有向上皮及间叶成分双向分化特征

发病部位: 乳腺

诊断要点:

  1. 常呈多结节状,肿瘤界限清楚,但无包膜;

  2. 由胶原及纤维母细胞组成的间质和扭曲的小叶。管内型间质丰富,挤压导管,形成细长线状分支状结构和裂隙样腔隙,小管呈弓形结构覆盖于间质结节的表面。管周型少见,导管保持圆形中空管腔,纤维母细胞呈同心圆围绕腺管排列;

  3. 不同病例间质细胞密度差别较大,但同一病例间质细胞分布均匀。

  4. 间质细胞形态温和,梭形,核染色质均匀,可以有少数细胞核较大,卵圆形,染色质颗粒状,有微小核仁。核分裂极少见;

  5. 导管上皮可有增生、大汗腺化生,鳞化,纤维囊性变,硬化性腺病,肌上皮保存;

  6. 可以伴随导管内癌及小叶癌甚至浸润癌

  7. 复合性纤维腺瘤:囊性变大于 3CM,硬化性腺病,上皮钙化以及乳头状大汗腺化生.

  8. 可伴黏液变性,甚至形成黏液湖;

  9. 部分病例间质胶原化明显;

  10. 偶尔可见良性多核巨细胞;

  11. 上皮还可发生增生性病变,如普通型导管增生、非典型导管增生、非典型小叶增生、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甚至可形成浸润性癌等。

变异型/亚型

幼年性纤维腺瘤   与成人型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 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女性,生长快,有时体积非常大导致两侧乳房不对称;

  2. 以管周型为主,管内型少见;

  3. 大多数肿瘤具有显著的上皮增生,增生方式包括导管型、小叶型或复合导管一小叶型增生,可呈网格状、乳头状、实性、小叶-终末导管结构和筛状结构,同一肿瘤可有多种结构混合存在,实性增生区域可有轻度核异型。

黏液样纤维腺瘤

间质含有丰富的细胞外黏液的纤维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纤维母细胞 CD34 阳性,肌纤维母细胞 SMA 阳性,肌上皮细胞标记显示肌上皮存在。

鉴别诊断:

小管癌

  1. 小管癌由小的成角的管状结构呈浸润性生长,小管周围可见反应性结缔组织增生;

  2. 小管癌缺乏肌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助鉴别,而纤维腺瘤的导管保留肌上皮细胞。

叶状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