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
概述: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的自限性疾病。 常见于春、秋季。 表现为多发圆形、椭圆形的红色丘疹或斑疹,伴有领圈状糠样脱屑。 躯干部位皮损长轴沿皮纹方向分布, 呈圣诞树的形状。泛发皮疹前 1-2 周常可见单发的较大的皮损,称为前驱斑。
诊断要点: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表现为多发圆形、椭圆形的红色丘疹、斑片和(或)斑块。
皮疹泛发前 1-2 周常可见单发的前驱斑。很多患者在母斑出现前或皮疹早期阶段出现流感样症状。病因不明确,有学者认为与病毒诱发相关。
组织学特点:不能单独依靠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其他类型的海绵水肿性皮炎进行鉴别。
典型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灶状海绵水肿,其上可见灶状角化不全,相对显著的淋巴细胞外移,真皮乳头可见红细胞外溢。有时可见散在的单个角化不良细胞,尤其是对母斑进行活检时可见。炎症反应模式以海绵水肿为主,真皮内炎症常局限在浅层,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有时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鉴别诊断:
远心性环状红斑 :当玫瑰糠疹的表皮改变局限时,与远心性环状红斑(浅表型)很难鉴别。但远心性环状红斑急性皮损有时可表现为多发灶状海绵水肿,包括海绵水肿性水疱形成。最终需要结合临床鉴别。
苔藓样糠疹 和麻疹样病毒疹 :苔藓样糠疹为原发性界面皮炎,表现为与海绵水肿不成比例的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和空泡化改变。麻疹样病毒疹的炎症浸润非常稀疏且无明显的表皮改变,通常只表现为轻微的界面改变(如空泡化改变),轻度海绵水肿或角化不全,甚至完全没有表皮改变。
玫瑰糠疹样药疹 :与卡托普利、金、巴比妥类、可乐宁、异维 A 酸、甲硝唑和青霉胺有关,需要结合临床来确诊。
治疗:
外用弱效至中效糖皮质激素或口服抗组胺药,早期可用 UVB 照射治疗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