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成年型粒层细胞瘤
Adult Granulose Cell Tumor of the Ovary
概述:
低度恶性性索间质肿瘤,主要由粒层细胞构成,常伴有多少不等的纤维母细胞和卵泡膜细胞。
发病部位: 卵巢
诊断要点:
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 50 ~ 55 岁,95%的病例为单侧发生,主要表现为育龄妇女出现大量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
肿瘤以实性或囊性为主,实性区域常呈灰白色或黄色,常伴出血,囊腔常为血块。
生长方式
粒层细胞生长方式多样,包括弥漫型、微滤泡型(Call-Exner 小体)、大滤泡型、岛状、索状、小梁状和实性小管状;较罕见的生长方式包括中空小管状、各种上皮样结构以及肉瘤样形态,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
微滤泡结构是其最具特征的结构,其特点是出现大量小腔隙,类似发育卵泡中的 Call-Exner 小体,腔内可能含有嗜酸性液体、一个或数个退变的细胞核、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罕见嗜碱性液体;
“弥漫型"粒层细胞瘤的大部分区域呈非特异性片状结构,大多数病例可见不同程度的上皮样分化,有时在病变边缘区最明显;
条 索状结构是粒层细胞瘤中最常见的上皮样排列方式,常是诊断粒层细胞瘤的首要线索;
小梁状和岛状结构的特点为粒层细胞排列成带状和岛状,肿瘤细胞由纤维瘤样或卵泡膜瘤样间质分隔;
实性管状结构可由均匀一致的细胞构成,或细胞核位于小管周边而细胞质位于小管中央;有时可见一些中空小管状或腺样结构。粒层细胞瘤中的各种管状结构与高分化 Sertoli 细胞瘤中的类似结构很难区分,在诊断中该成分可以忽略,除非管状结构在肿瘤中占据明显比例(10%或以上);此时可诊断为粒层细胞瘤和 Sertoli 细胞瘤混合性肿瘤,或诊断为两性母细胞瘤;
水绸状、脑回样结构中肿瘤细胞排列成波纹状或之字形,一般呈单行排列;
假乳头状结构可能是一种退变的表现;
大滤泡结构少见,特点是瘤组织由分化好的粒层细胞围成囊腔,其外层通常为卵泡膜细胞;
罕见病例以微乳头结构为主。
细胞形态
典型的肿瘤性粒层细胞胞质稀少,核淡染,部分可见核沟,这种细胞在不同种及同种肿瘤不同区域多少不等;
核分裂像通常较少,当核分裂像活跃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将一些类似于粒层细胞瘤的肿瘤误诊为粒层细胞瘤;
核通常无异型,2%的粒层细胞瘤含有奇异形核,核大而深染,并可见多核,常为局灶性分布,极少病例分布广泛,成为主要成分,但核分裂不多;
某些病例肿瘤细胞质丰富,深染或呈空泡样,与黄体中的粒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相似,这种病例宜诊断为黄素化的粒层细胞瘤,多于与妊娠有关;
罕见情况下,肿瘤性粒层细胞呈印戒细胞样;
在极少数情况下,粒层细胞瘤可呈肉瘤样转化或转化为间变性癌;不少粒层细胞瘤与黏液性囊性肿瘤密切相关;
间质改变
间质成分的含量和性状变化很大,有些病例(尤其是弥漫型)基本上无间质成分,而梁状或岛状型通常间质成分较显著;
间质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和卵泡膜细胞;
大多数病例含有数量不等的卵泡膜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或呈富含脂质的空泡状,并可能发生黄素化,一般认为卵泡膜细胞是卵巢间质对粒层细胞生长的一种反应性改变;但有些肿瘤确实富含卵泡膜细胞成分甚或占据明显优势,有可能是真正的混合性肿瘤;
网状纤维包绕单个卵泡膜细胞,粒层细胞层无网状纤维,网状纤维染色区分卵泡膜细胞和颗粒层细胞;
间质通常富于血管;
罕见情况下,粒层细胞瘤的黄素化细胞中出现 Reinke 晶体;
极少数粒层细胞瘤的间质中可出现肝样细胞,胞质嗜酸性,部分肝样细胞样之间的小管中检测到胆色素;
继发改变:许多粒层细胞瘤中出现含血囊腔,导致肿瘤中出现相关的非特异性改变;囊腔内常常衬覆纤维组织,有时伴明显的陈旧性出血或新鲜出血。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Inhibin、calretinin、SF-1. FOXL2. WT1. CD56 等阳性,部分病例可灶状表达广谱及低分子量角蛋白(CK8. CK18)、SMA、S100. CD99. Desmin,不表达 EMA、CK7。
鉴别诊断:
1. 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
成年型与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的鉴别:
成年型 | 幼年型 |
青春期前患者不到1% | 青春期前患者占50% |
多见于30岁后 | 多见于30岁前 |
可见微滤泡(Call-Exner小体) | 卵泡大小形状不一,含有黏液 ,罕见Call-Exner小体 |
细胞核淡染,成角,常见核沟 | 细胞核深染,圆形,罕见核沟 |
肿瘤细胞黄素化不常见 | 肿瘤细胞黄素化常见 |
2. 小细胞癌 弥漫型粒层细胞瘤应于小细胞癌鉴别:
1)区分这两种肿瘤最有价值的标准是细胞核特征,粒层细胞瘤的细胞核均匀一致、淡染,常有核沟,而未分化癌的细胞核深染、核大小形状不一、核沟罕见;
2)小细胞癌中核分裂非常活跃,并见病理性核分裂像,而粒层细胞瘤核分裂像常少见;
3)免疫组织化学染:粒层细胞瘤 inhibin、calretinin、SF-1 常阳性性,而 CgA、Syn 等为阴性,小细胞癌则相反。
3. 转移性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1)转移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常为双侧性,伴有卵巢外播散;
2)转移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含有大量小动脉以及网状纤维丰富;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预后:
Ia 期复发率 10-15%,总复发率 20-30%。转移和复发常在首次治疗 5 年后,甚至 20 年后。
← 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 卵巢莱迪细胞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