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硬结病

Rhinoscleroma

概述:

鼻硬结克雷伯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的具有地方流行性的慢性、进展性、肉芽肿性感染。

发病部位: 上呼吸消化道(特别是鼻腔)。

诊断要点:

  1. 主要流行在中美洲、埃及、热带非洲、印度、印度尼西亚及东欧。发病高峰主要在 20-30 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生活条件拥挤、卫生条件及营养差促进疾病传播,飞沫或污染物的吸入可导致疾病传播。呼吸道任何部分均可累及。临床可表现三个期(可重叠):鼻 黏液炎期,包括萎缩性鼻炎及流鼻涕。增生期,主要呈肉芽肿性炎及阻塞鼻腔。瘢痕期,表现为瘢痕及组织收缩。

  2. 组织学示炎症细胞及组织细胞(Mikulicz cells,含有微生物的泡沫性组织细胞)片状分布。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包括 Mott 细胞及 Russell 小体。可见血管炎、假上皮瘤样增生、溃疡及黏膜下角化囊肿。

  3. 化学染色  Warthin-Starry 银染可显示 Mikulicz 细胞中含有包膜的杆状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鼻硬结荚膜抗原 3 阳性。

鉴别诊断:

  1. 非典型分枝杆菌 (Atypical Mycobacteria):显示伴巨细胞的肉芽肿性炎,少量淋巴浆细胞浸润。

  2. 瘤型麻风 (Lepromatous Leprosy):片状组织细胞中含有抗酸染色菌。

  3. 梅毒 (Syphilis):血管炎伴浆细胞及螺旋体。

  4. Rosai-Dorfman :炎症细胞背景中组织细胞中可见核碎片伸入,无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