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Oral Cavity
概述:
起源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
发病部位: 主要位于舌部(50%以上)、口底、唇及磨牙后。
诊断要点:
- 发病年龄范围<20-100 岁(平均 62 岁)。临床表现为饮食及吞咽困难,体重减轻,伤口难以愈合,牙齿松动及耳痛。
- 大体上可呈白斑、红斑及红白斑,临床上常常不能区分角化过度或异型增生。外生性生长方式肿瘤呈蕈伞样、乳头状或疣状增生,表面常见溃疡,质脆或硬。内生性生长方式一般呈浅溃疡病变,质硬。
- 组织学大部分呈普通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 SCC,邻近区域可见异型增生或原位癌,亦可见无任何表面不典型增生直接见浸润性癌。
- 浅表浸润或微浸润癌表现基底膜破坏及肿瘤细胞位于固有层浅部,肿瘤深度约 1-2mm(距邻近完整的基底膜)。
- 浸润方式多样:向深部推挤呈边界清楚的大的肿瘤细胞岛;不规则指状向固有层浸润或延伸;小的肿瘤细胞岛、单排细胞浸润、单个细胞浸润或广泛弥漫浸润。
- 浸润的方式与预后有关,不规则、参差不齐条状及小分散的肿瘤细胞岛预后较差。
- 可见不同程度的鳞状分化,包括角化不良及角化珠、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包括非典型核分裂)。随着级别增高核分裂像及坏死增多。
- 可见外周神经侵犯,神经侵犯与患者的预后及存活相关。
- 肿瘤与主体交界区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呈扁平苔藓样改变及不等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根据形态学不同可分以下亚型:
● 疣状鳞状细胞癌:乳头状结构,乳头表面伴显著的角化过度及角化不良,上皮突增殖呈宽的推挤性浸润。上皮分化成熟,非典型性轻微,核分裂少见或仅位于基底层或副基底层;间质致密的淋巴浆细胞浸润
● 隧道型鳞状细胞癌:呈内生性生长伴充满角蛋白的深部穿透性隐窝,生长缓慢,但向深部浸润,可侵入骨或周围软组织,细胞缺乏细胞异型性。
● 梭形细胞肉瘤样鳞状细胞癌: 大部分位于咽及喉,常呈息肉样,细胞多形性,束状排列,可见大量核分裂,常伴原位癌或普通型鳞形细胞癌的区域。
● 基底细胞鳞形细胞癌:大部分位于口咽、咽喉及喉部,浅部肿瘤显示典型鳞状分化,深部肿瘤由片状基底细胞组成伴周围细胞栅栏状排列,中心粉刺样坏死,核分裂率高。
●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比较少见。
● 表皮松解型鳞形细胞癌:不常见,常位于下唇,浅表部分类似普通鳞状细胞癌,深部肿瘤含有腺样结构伴棘层细胞松散。
● 淋巴上皮瘤样癌:较少发生在口腔,形态类似鼻咽部位的淋巴上皮样癌。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细胞样,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Pan 及高分子量角蛋白、p40 及 p63 阳性, CK20 及 CK7 阴性;P53 核阳性与预后差相关。
鉴别诊断:
← 口腔血管肉瘤 口腔异型增生及原位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