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Antrochoanal Polyp

概述:

原发于上颌窦、具有细长茎蒂、向后突出于鼻孔的息肉。

发病部位: 上颌窦。

诊断要点:

  1. 占所有鼻窦息肉的 3-6%。与鼻息肉相比,该患者比较年轻,主要是青少年及青年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单侧鼻塞、双侧上颌窦炎。

  2. 大体上与其他鼻息肉相似,但可有蒂连接于上颌窦,肿瘤大小平均 3-6cm。

  3. 组织学上与鼻窦息肉相似,但黏液腺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对缺乏。

  4. 慢性或亚急性血管损伤导致的继发性改变包括:出现异型间质细胞,包括肌纤维母细胞及组织修复的细胞改变,可见核增大及染色深、核仁大小不一、胞浆嗜酸至碱性的奇异形细胞,一般位于损伤组织的附近,形态易于恶性细胞混淆(如横纹肌母细胞),缺乏高核浆比、核分裂不高及无横纹可排除恶性诊断。

  5. 有些病例可见小范围或广泛出血,可引起包括广泛新生血管形成,乳头状内皮增生等反应改变,出血及反应性改变可导致鼻腔侧壁及上颌窦壁骨腐蚀。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非典型间质细胞 Vimentin、actins (smooth muscle 及 muscle specific)阳性,而 Desmin、 myoglobin、myogenin 及 MyoD1 均呈阴性。

鉴别诊断:

  1. 鼻咽血管纤维瘤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鼻咽起源,由包括平滑肌壁及裂隙样腔隙、间质胶原构成。

  2. 横纹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片状,可见生发层,横纹肌样细胞,细胞多形性,分裂像及坏死,Desmin、myogenin、MyoD1 及 myoglobin 呈阳性等可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