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胆脂瘤
Cholesteatoma of Ear
概述:
颞骨的增生性囊性角化病变,常导致听骨链的破坏。先天型胆脂瘤来自胚源性残留上皮。后天型胆脂瘤可见与炎症相关的鼓膜的缺陷(穿孔),导致角化上皮的增生。
发病部位: 常为单侧,可扩展至相邻的结构。后天型位于中耳后上,先天型位于中耳前上。
诊断要点:
该病常见,所有年龄均可发病,临床常可见难治性性慢性中耳炎,由于听骨链破坏导致的听力受损,可出现耳痛、耳漏、恶臭的分泌物及头痛,鼓膜穿孔(后天性)。先天型胆脂瘤无中耳炎及听力损失。
诊断需要的 3 个组成部分:角化物质(无核的角化碎片等),具有颗粒层的复层鳞状上皮,伴纤维结缔组织的炎症间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无不典型,趋于萎缩及缺乏皮突。上皮内衬的囊内充满无核的鳞屑。炎症成分一般为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肥大细胞。
并发疾病包括胆固醇肉芽肿、耳息肉,鼓室硬化症,获得性脑膨出和中耳神经内分泌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角蛋白 16 强阳性,Ki67 及 ErbB-2 表达增多与侵袭性生物学相关。
鉴别诊断:
胆固醇肉芽肿 :胆固醇晶体溶解之后的细长裂隙,可见伴炎症的异物巨细胞反应,伴肉芽组织的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可与胆脂瘤同时出现。
鳞状细胞癌 :细胞具有多形性及不典型,无极性及鳞状分化,出现角化不良及角化珠,核分裂增多,可见不典型核分裂。
中耳炎 :缺乏增生的鳞状上皮及脱核的鳞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