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q 肾病

C1q Nephropathy

概述:

系膜区以 C1q 沉积为主的特发性肾小球疾病,无系统性红斑狼疮、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感染,是否为一独立的实体尚存一定的争论。

诊断要点:

  1. C1q 肾病患病率约 0.2-2.5%(成人及儿童肾活检),常位于年长儿童及年轻人。男女发病无性别差异。临床可见肾病综合征、亚肾病蛋白尿、无症状性血尿、慢性肾功能不全、肉眼血尿及肾小球肾炎。

  2. 组织上肾小球可见 3 种改变:可呈无明显异常(类似 MCD)(约 40%);系膜轻度至中度增生(20%)(偶显示节段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局灶新月体形成);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0%),约 50%与系膜增生相关,特征性的球囊粘连及玻璃物质蓄积,可见塌陷型及细胞型 FSGS,随访活检中偶见 MCD 进展为 FSGS,C1q 肾病可能亦是 FSGS 的亚型。严重蛋白尿可见急性肾小管受损伴刷状缘缺失及上皮简化。不同程度的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少数可见小血管的血管炎。

  3. 免疫荧光   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偶见)的以 C1q 为主的沉积,多数可见 IgG、IgM、IgA 及 C3 沉积,但程度弱于 C1q,约 30%可见“满堂亮”。

鉴别诊断:

1. 狼疮性肾炎   临床及血清学存在 SLE 的诊断证据,上皮下及内皮下沉积多见,内皮细胞内可见管网状包含物,常见肾小管基底膜沉积,常见肾小球炎症、坏死及新月体形成。

2. IgA 肾病   肾小球 IgA 沉积为主,C1q 常极少或缺如,若 C1q 出现,提示预后较差。

3. 微小病变肾病   多数对激素敏感,且复发率低于 MCD 伴 C1q 沉积。长期的随访及临床表现类似于 MCD 伴 C1q 沉积。

4.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部分学者认为 C1q 肾病是 FSGS 的亚型,可见 C1q 肾病样的大量系膜区沉积。

5.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免疫球蛋白沉积   常以 C3 为主,显著的内皮下沉积及 GBM 双轨症,低补体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