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病
Cryptococcosis
概述:
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感染(AIDS 患者系统性真菌病最常见的原因),常呈血液传播性伴多器官系统受累。
诊断要点:
临床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AIDS、恶性肿瘤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的机会性感染。
实验室检测 菌培养可明确其菌属。
大体上病变常不明显,少数可见多灶坏死,肝外胆管系统可受累及类似硬化性胆管炎。
组织上真菌形态呈圆形至卵圆形,基底狭窄的芽孢,直径大小 2-20μm,微生物周围空晕形成(代表黏多糖荚膜),低倍镜呈“肥皂泡”样改变,真菌周围的荚膜直径可达真菌细胞的 5 倍。但部分球菌荚膜缺失及黏蛋白卡红阴性,可增加诊断的难度。偶见菌丝及假菌丝。枯否细胞或汇管区巨噬细胞可吞噬菌体,炎症常较轻(尤其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偶见上皮样肉芽肿形成及含有菌体的多核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化学染色 GMS(吉姆萨)呈阳性,荚膜可被阿尔新蓝、黏蛋白卡红、胶体铁及 Fontana-Masson 着色。
鉴别诊断:
其他真菌感染 皮炎芽生菌:体积较大(与隐球菌相比),大小较一致,广基的芽孢,偶见黏蛋白卡红阳性。荚膜组织胞浆菌:体积小于隐球菌,大小较一致,黏蛋白卡红呈阴性。
其他化脓性及肉芽肿疾病 细菌及分枝杆菌感染,非感染性肝脏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