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同义词(或曾用名): 鼻窦型乳头状瘤 Sinonasal-Type Papillomas
概述:
起源于鼻窦黏膜的一组良性良性肿瘤。
诊断要点:
- 主要发病在 50-80 岁,可见于上颌窦、筛窦、鼻腔、鼻甲,少数累及或延伸至前额、蝶窦及筛窦,很少发生在鼻中隔,典型的鼻窦乳头状瘤是单侧的。
- 体积较大、半透明状,红色至灰白色,质地软或硬。
- 由增厚的上皮向内延伸。上皮变化多样,由鳞状、移形及柱状上皮(一种或以上)混有杯状细胞及上皮内黏液囊肿。
- 细胞一般比较温和,胞核大小相对一致,可呈轻度异型性。基底层或副基底层可见核分裂像,但无非典型核分裂像。上皮细胞富于糖原呈透明细胞改变,上皮全层可见混合炎症细胞浸润。
- 间质可见不等量的黏液及纤维,并混有慢性炎细胞及不同程度的血管形成,同时可伴有鼻腔炎性息肉形成。
- 表面上皮可出现角化。
7.2%内翻型乳头状瘤可发生恶变,大部分呈角化性鳞状细胞癌,非角化不常出现。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p63. p16. p21. p27. pRb 及 cyclin D1 阳性;p53. p21 及 p27 在不典型及癌组织中表达增加
鉴别诊断:
鼻窦炎性息肉 (Sinonasal Inflammatory Polyps)常与鼻窦乳头状瘤并存,但缺乏鼻窦乳头状瘤上皮的组成及增殖。
鼻前庭皮肤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Squamous Papilloma of Nasal Vestibular Skin)皮肤病变完全由鳞状上皮组成,缺乏上皮内黏液细胞。上皮黏液特殊染色(黏蛋白卡红、PAS-D 染色)有利鉴别诊断。
← 鼻窦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瘤 鼻窦黏液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