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Sinonasal Tract
同义词(或曾用名):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纤维性间皮瘤、血管外皮瘤。
概述:
等同于胸膜孤立纤维性肿瘤,之前被称为血管外皮瘤,但该肿瘤在鼻窦不能等同于血管外皮瘤,被认为是鼻窦独特实体肿瘤。
发病部位: 鼻窦任何部位均可累及,眼眶(直接从脑膜延伸而来) > 上颌窦 > 蝶-筛窦 > 鼻腔(直接从窦延伸而来)> 鼻咽。
诊断要点:
该肿瘤比较少见,占所有鼻窦肿瘤< 0.1%。发病年龄范围 20-80 岁,儿童及青少年比较少见。临床无特异性症状, 表现(头疼),单侧无痛性、慢慢增大,鼻腔阻塞、鼻出血及流鼻涕。
大体上一般呈息肉样,质地稍硬,界限清楚、部分被包膜包裹,切面多结节状,白色,也可见黏液及出血区域。恶性改变时趋于局灶浸润性生长及坏死。肿瘤大小约 1-6cm,平均 2.5cm。
组织学诊断时需要细胞改变、组织结构及免疫标记综合考虑,多种情况下需要排他性诊断。
肿瘤位于表面呼吸道上皮下,界清,没有包膜,细胞密度高与低密度区随机分布。可见血管外皮瘤样血管。细胞梭形,形态温和,胞浆界限不清,常呈合胞体样。肿瘤细胞细胞围绕血管分布,呈血管外皮留样,血管扩张或呈鹿角样。核分裂像、脂肪沉积及巨细胞不常见。
肿瘤细胞间可见厚条索状瘢痕或透明胶原束。间质可见黏液或纤维化,常见肥大细胞。
恶性 SFT 比较少见,浸润性边界,细胞密度高,异型性,肿瘤坏死及核分裂像高。
手术切缘阳性与肿瘤复发有关。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
遗传学: NAB2-STAT6 融合(inv12(q13q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D34. Bcl-2. STAT6 (核)、CD99 常阳性。
鉴别诊断:
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 (Sinonasal Glomangiopericytoma)原名叫鼻窦血管外皮瘤,合胞体样卵圆形细胞伴大量扩张血管,血管周围透明样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红细胞渗出。免疫标记: SMA、 MSA、β-catenin (核)阳性; CD34. Bcl-2. CD99 及 STAT6 阴性。
纤维肉瘤 (Fibrosarcoma)细胞密度高,短、交叉束状排列,核分裂像易见,坏死可见。免疫标记 仅仅 Vimentin 弥漫强阳性,CD34. Bcl-2. CD99 及 STAT6 阴性。
滑膜肉瘤 (Synovial Sarcoma)肿瘤双相分化,细胞密度高,短束状排列,双相分化类型中含有腺样结构。免疫标记:EMA、cytokeratin、TLE1. Bcl-2 均阳性。t(X;18)(p11.2; q11.2)易位导致 SSX1-SS18 融合。
双表型鼻窦肉瘤 (Biphenotypic Sinonasal Sarcoma)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一般有破坏性生长(包括骨)。免疫标记阳性:S100. SMA、 MSA、CD34 (局灶);阴性: STAT6 (核)。
神经鞘瘤 (Schwannoma)高细胞密度区及低密度区随机分布,伴有细胞栅栏状及血管周围玻璃样变。Antoni A 区在鼻窦肿瘤中比较常见。波浪状、细长型核。缺乏瘢痕样胶原沉积。免疫标记阳性:S100. SOX10; 阴性: CD34. Bcl-2 及 SMA。
平滑肌瘤 (Leiomyoma)发生在鼻窦比较少见,免疫标记:SMA、MSA、 desmin 阳性; CD34 阴性。
脑膜瘤 (Meningioma)纤维母细胞型或脑膜上皮细胞型显示梭形细胞束状排列,伴有大量不等量胶原沉积,有时间质钙化。免疫标记:EMA、CK7. PR 阳性;CD34 及 Bcl-2 阴性。
纤维组织细胞瘤 (Fibrous Histiocytoma)纤维母细胞席纹状增生伴有组织细胞,CD34. CD99 及 STAT6 阴性
。
← 鼻窦麻风分支杆菌感染 鼻窦多形性腺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