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体液免疫应答,B 淋巴细胞活化、增值、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并分泌的仅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白,称抗体。根据其发挥功能不同又可称为凝集素、调理素、沉淀素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抗体电泳后位于 γ 区带,但并非全部;还有小部分抗体电泳后位于 β 和 α 区带。此外,电泳后 γ 球蛋白也并非都具有抗体活性。免疫球蛋白包括了抗体和化学结构与抗体相同或相似、但却无抗体活性的异常球蛋白。因此,γ 球蛋白、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三者在概念上并不完全等同。
抗体的性质和种类
(一)抗体的一般性质
由于无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一般很少见,故人们常把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等同起来。人类免疫球蛋白有五类,即 IgG、IgA、IgM、IgD 和 IgE。
(二)免疫原性和分类特征
免疫球蛋白都是大分子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抗原。由于存在着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和稳定区,因此,分子结构差异较大,免疫原性比较复杂。一般在重链稳定区上的免疫原性分类,央迦链稳定区上的免疫原性分型,重链和轻链可变区上的免疫原性为独物型(idiotype)。
抗体的种类
抗体种类很多,可分以下几种:
- 根据获得抗体的途径或来源不同分类
(1)免疫抗体:患传染病后经人工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或是用已知抗原免疫动物产生的抗体;或是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抗体;近年还可用基因工程制备抗体。
(2)天然抗体:是指未患传染病也未注射疫苗而在体内出现的抗体。
(3)自身抗体:是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的抗体。 - 根据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内是否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进行分类
(1)完全抗体:此抗体能与抗原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现象。
(2)不完全抗体:此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在一定条件下不出现可见的抗原体反应现象。完全抗体具有完整的 Ig 分子结构,经酶水解后的片段 Fab 或 F(ab′)可表现出不完全抗体的作用。不完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抗原表现便具有抗体球蛋白的特性,如与抗球蛋白抗体作用后,则出现可见的反应。
多克隆抗体:
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了免疫系统,成熟的 B 细胞克隆受刺激后,将抗体分泌到血清和体液中。此类抗体成份较多,是多种单克隆抗体的混合物,因此 PCAB 是跟抗原的多个决定簇起反应的结果,故称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指只能跟抗原中的某个决定簇起反应而获得的抗体称单克隆抗体。
← 常用免疫组化试剂配制 抗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