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多形性小叶原位癌
Breat Pleomorphic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同义词(或曾用名): 乳腺小叶肿瘤、乳腺多形性小叶原位癌、乳腺经典型小叶原位癌
概述:
1978 年 Haagensen 提出小叶性肿瘤(LN)这一术语,用于概括病变细胞相同但病变范围不同的一组病变,包括不典型小叶增生(ALH)和小叶原位癌(LCIS)。二者之间并没有截然分界,乳腺病理学家之间的诊断标准也不一致。本网站采纳 Page 所定义的标准,充满肿瘤细胞的小叶单位不足 50%时称为不典型小叶增生,超过 50%时称为小叶原位癌。
发病部位: 乳腺
诊断要点:
临床上小叶性肿瘤常为多中心性和双侧性,主要发生于 40 岁到 50 岁之间,80%~ 90%为绝经前妇女。
细胞学特点:
由形态一致的细胞构成,细胞圆形,有时核偏位;
细胞核中等大小,染色质粗,核仁突出,核分裂不少见;
可见粉刺样坏死;
胞质嗜酸或空泡状,可有印戒样细胞;
细胞间黏附性差。
形态一致的细胞填充最少 50%的小叶单位,并且使该部分小叶体积增大
低倍镜下可见小叶腺泡扩大;
扩张的小叶腺泡如气球样;
可形成小的腺泡;
无筛状结构或乳头状结构。
常可见 PagetPa 样沿导管扩散:
可填满导管;
可累及硬化性腺病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E-Cadeherin 阴性或弱阳性。
鉴别诊断:
形态一致的细胞累及不足 50%小叶单位。
- 导管原位癌 :
小叶原位癌累及导管时应和导管原位癌鉴别,细胞形态一致,黏附性差,E-Cadeherin 阴性或弱阳性,P120 胞浆阳性等特点可将其与导管原位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