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Somatotroph Adenoma

概述:

产生生长激素的垂体腺瘤

发病部位: 鞍区(多数为巨腺瘤)

诊断要点:

  1. 占所有腺瘤的 20%,多发生于 30-50 岁。临床可见内分泌效应,GH/IGF-1 过多(肢端肥大症)等,占位效应的视觉缺失及梗阻性脑积水,或垂体脑卒中。
  2. 大体上质软,黄褐色至灰红色,常与鞍骨过度生长相关。
  3. 组织学上基于颗粒的多少可见 2 种主要类型的生长激素腺瘤:致密颗粒及稀疏颗粒状。(1)致密颗粒状腺瘤可见单形性、嗜酸性细胞的弥漫、实性生长方式;(2)稀疏颗粒状腺瘤可见嫌色细胞弥漫性生长,核旁嗜酸纤维性体(角蛋白阳性),可显示多形性、核偏位及多核(但这些特点无恶性潜能)。
  4. 少数不常见的生长激素腺瘤,混合性 GH 细胞-PRL 细胞腺瘤可见致密颗粒状或稀疏颗粒状 GH 腺瘤成分及稀疏颗粒状 PRL 腺瘤成分,常呈惰性行为;
  5. 乳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Mammosomatotroph adenoma)可见单细胞型(同时产生 GH 及 PRL,有时 α-subunit 及 TSH),镜下类似致密颗粒状 GH 腺瘤;
  6. 嗜酸干细胞腺瘤亦可见单细胞型(同时产生 GH 及 PRL),呈嫌色改变,有时呈轻度嗜酸变,可见大的胞浆空泡形成(巨线粒体),电子显微镜可见线粒体增多或巨线粒体,偶见轻度核多形性,常仅少量散在细胞伴嗜酸纤维体(角蛋白如:CAM5.2),核分裂活跃及 Ki67 常较低(一项研究显示平均 8%,但常广泛(1-20%),因此常不能仅以 Ki67> 3%来确定诊断是否为嗜酸干细胞腺瘤),PRL 免疫阳性多于 GH,PRL 常片状及散在细胞阳性,常具侵袭性(常为巨腺瘤);
  7. 多种激素(GH、PRL、糖蛋白激素如 FSH、LH 及 α-subunit)免疫标记阳性可见于乳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致密颗粒 GH 腺瘤及混合性 GH-PRL 腺瘤,常不位于稀疏颗粒状 GH 腺瘤,不能将致密颗粒状或乳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认为是多激素性腺瘤,除非电子显微镜显示与其他类型腺瘤肿瘤细胞明确不同。
  8. 垂体腺瘤伴神经元化生,虽不常见,但常位于 GH 腺瘤(尤其稀疏颗粒状 GH 腺瘤)。
  9. 少数病变与 GH 过量相关,可见 GH 细胞增生,产生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非内分泌肿瘤,可见类癌、岛细胞肿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及小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 致密颗粒状可见 GH 弥漫强阳性,胞浆核周 CAM5.2 阳性,PIT-1 阳性,胞浆 E-cadherin 弥漫强阳性,常显示 α-subunit 阳性,可见散在细胞 PRL 阳性(但常小于 5%)。 2) 稀疏颗粒状可见局灶 GH 弱阳性,纤维体的 CAM5.2 点状阳性(多数腺瘤细胞),PIT-1 阳性,胞浆 E-cadherin 弱或无表达,常无 α-subunit 及 TSH 阳性,仅少数散在细胞 PRL 阳性。

鉴别诊断:

  1. 正常的腺垂体增生 :网状蛋白可显示正常腺泡结构
  2. 垂体增生 :网状蛋白染色可显示显著扩张的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