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概述:

由产生垂体激素的分泌性细胞组成的腺垂体肿瘤

发病部位: 多数位于蝶鞍

诊断要点:

  1. 占颅内肿瘤的 10-15%,占中枢神经肿瘤的 7.5%,主要位于 30-70 岁,儿童腺瘤不常见。临床多数可见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微腺瘤为主),大的腺瘤可伴有占位引起的相应症状。

  2. 组织学表现为大的不规则细胞巢、梁状、实性细胞巢、乳头状及菊型团结构都有可能出现,可以以一种或两种结构为主;

  3. 细胞常叫正常细胞大,也可能比正常细胞小,可呈嗜碱性、嗜酸性或嫌色性改变,多数呈圆形、多边形或偶见细长形伴圆形至卵圆形胞核,细致点状染色质,核仁不明确及中量胞浆,少数可见不典型及核分裂,甚至出现多形性、坏死等,但都不足以诊断恶性。

  4. 组织化学 PAS 可突显 ACTH 细胞及腺泡结构,网状染色显示腺泡结构缺失。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ynaptophysin 所有均阳性,chromogranin-A 部分病例阳性(70%,FSH/LH、裸细胞或 TSH 型)或低分子量角蛋白阳性(85%)。腺瘤分类多数基于激素免疫表型(GH、PRL、ACTH、LH、FSH、TSH 及 α-subunit),不典型腺瘤的 Ki67 标记指数升高(> 3%)。垂体腺瘤显示特异转录因子表达(SF1. PIT-1 或 Tpit)。

鉴别诊断:

  1. 正常腺垂体 :网状染色可帮助显示正常腺泡。

  2. 垂体结节状增生 :网状染色显示增大的腺泡。

  3. 室管膜瘤 :GFAP 阳性,而 synaptophysin 阴性。

  4. 垂体胚细胞瘤 :发生于幼年儿童,可见真菊形团及大腺样结构,可见 DICER1 突变。

  5. 垂体癌 :表现为远处转移,细胞形态学与生物学行为无必然联系,局部组织浸润可诊断为侵袭性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