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绒毛腺管状癌

Endometrial Villoglandular Carcinoma

同义词(或曾用名): 子宫内膜样腺癌

概述:

绒毛腺管状癌是子宫内膜样癌的一种亚型,表现为乳头状结构,乳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被覆柱状上皮,肿瘤细胞的核形态通常温和。其中位发病年龄为 61 岁,与典型的子宫内膜样癌相似,其他临床表现也与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类似。

发病部位: 子宫

诊断要点:

  1. 常发生于绝经后,平均发病年龄 61 岁;

  2. 肿瘤大体形态不一,从无蒂肿块填满宫腔,到结节状或不规则斑块状突起或弥漫增生;

  3. 显微镜下的典型表现是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结构,  被覆细胞类似于增生期子宫内膜,表现为形态一致的柱状细胞,细胞核卵圆形,长轴垂直于基底膜,核异型轻度到中等(1 级或 2 级核),核分裂像多少不一,异常核分裂像罕见;

  4. 可见缺乏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的细小乳头;

  5. 可伴多少不等的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仅 40%的病例为纯的绒毛管状腺癌;

  6. 可有鳞状分化,但无明显异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panCK、EMA、CA125. ER/PR 、 vimentin、Ber-EP4. B72.3. CK7 beta-catenin (核和浆)等常阳性,不表达 CK20, CDX2, CEA, PTEN,P53 阴性或弱阳性。

鉴别诊断:

浆液性癌:

  1. 绒毛腺管状癌的乳头较细长,浆液性癌的乳头更加粗短、更为密集;

  2. 绒毛腺管状癌被覆柱状上皮,细胞核只有轻中度异型性,浆液性癌的细胞较圆,常常从主乳头脱落形成小乳头状细胞簇,细胞核多型性和异型性明显。

  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绒毛腺管状癌 ER 强阳性。P53 阴性或灶状弱阳性,Ki-67 指数低,而浆液性癌与之相反,P53 常弥漫强阳性,KI-67 指数常高于 75%,ER 则常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