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erhans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同义词(或曾用名):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概述:

LCH 是由于 Langerhans 细胞呈现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肿瘤细胞表达 CD1a、Langerin 和 S100,电镜可见超微结构 Birbeck 颗粒。

诊断要点:

  1.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高峰见于儿童,男性多见。病灶可局限于单个部位(多见于年龄较大儿童和成人)、或累及单系统多部位(见于年龄较小儿童)或多系统(见于婴幼儿)。局部表现为溶骨性病变和组织包块,或出现器官、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的相应症状。

  2. 肿瘤细胞弥漫增生,细胞核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核膜皱褶,呈现“咖啡豆样"核沟,胞质丰富,无颗粒。背景常有嗜酸性粒细胞,有时数目很多,形成微脓肿。 病灶周围可见散在的小淋巴细胞,有时见多核巨细胞。晚期病灶肿瘤细胞数减少,泡沫状巨嗜细胞增多伴纤维化。

  3.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 CD1a+、S100+、Langerin+、CD68+/-、CD21-、CD35-,CD4 可以阳性,但其它 T 和 B 细胞抗原阴性。

  4. 电镜可见 Birbeck 颗粒

  5. 约 50%病例有 BRAF V600E 突变,25%病例有 MAP2K1 突变(无 BRAF 突变病例),其余无 BRAF 突变病例,则可能有 ARAF 突变。

鉴别诊断:

  1. Langerhans 细胞肉瘤 :几乎都是成人患者,病变具有恶性细胞学特征,表现为细胞多形性、非典型核分裂象、染色质不均、核仁清晰、有时见复杂核沟,保留 Langerhans 细胞的免疫表型(CD1a+、S-100+、 Langerin+)。
  2. 皮肤病性淋巴结增大 :淋巴结结构完整,副皮质区增生呈淡染结节状,由小淋巴细胞(CD3+ T 细胞)、Langerhans 细胞(S100+、CD1a+、Langerin+)、指状树突细胞(S100+、CD1a-、Langerin-)和组织细胞(CD68+)混合组成,无或仅少数散在嗜酸性细胞。
  3. Rosai-Dorfman 病 :累及淋巴结或结外组织,表现为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增生的组织细胞核圆形,较大,空泡状,核仁显著。胞质丰富泡沫状,含有完整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织细胞免疫表型:S100+、CD68+、CD1a-、Langerin-。

预后:

预后取决于累及范围和分期。单个病灶的生存率达 99%以上,而多系统累及病例死亡率达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