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
Breast Invasive Papillary Carcinoma
发病部位: 乳腺
诊断要点:
- 非常少见,有两种组织形态:
乳头状癌伴有真正的间质浸润,浸润的肿瘤常较小;
浸润性癌中部分呈乳头状结构;
一般来讲,浸润性病灶较为可信的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细胞伸入反应性间质区域,进入乳腺间质和脂肪,肌上皮消失;
低倍镜下,浸润性病灶通常为大片细胞簇,浸润性病灶的界限清晰,外周圆滑,但其与间质的分界面形状多不规则或有成角轮廓,与周围良性导管的分支或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不同;
有时可见不规则细胞簇侵入肿瘤附近的胶原纤维束之间,或肿瘤附近的间质内,并靠近扩张的小血管;
肿瘤细胞簇内如果埋陷少量胶原束也提示为浸润。
注意:有时肿瘤细胞群会平行于周围反应性间质,分布在乳头状原位癌的边界,这种现象不应归于浸润性癌,而应认为是埋陷的原位癌上皮。
鉴别诊断:
1. 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 或**导管内乳头状癌** :除形态学外,肌上皮染色可证实这些肿瘤团周围存在肌上皮细胞,而浸润性癌组织团周围没有肌上皮。
2. 包裹性乳头状癌 和**实性乳头状癌** :肌上皮细胞不存在于这些乳头状癌受累管腔的周围,所以 p63 蛋白和肌球蛋白重链等肌上皮细胞标记物的免疫组化染色对鉴别浸润性癌和包裹性乳头状癌或实性乳头状癌没有作用。它们的鉴别主要靠形态学特征,例如包裹性乳头状癌团较大,而浸润性乳头状癌呈细胞簇,不规则细胞团。
- 经穿刺活检后的乳头状病变(乳头状瘤、非典型乳头状瘤,或乳头状原位癌) :乳头状病变较其他病变更易破碎,有时细针或粗针穿刺会造成机械创伤,从而引起浸润性病灶的假象。确认这些移位的肿瘤上皮和碎片不是浸润性病灶最可信的线索是它们周围的新鲜出血和急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