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Breast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Stromal Giant Cells
概述:
间质含有良性的多个核的破骨样巨细胞的浸润性乳腺癌,破骨样巨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可以直接来自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2003 年、2012 年版 WHO 分类中,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ic giant cell)归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亚型。
发病部位: 乳腺
诊断要点:
- 病人发病年龄从 30-70 岁,平均 44 岁,是非常少见的乳腺癌类型,只占全部乳腺癌的不到 0.1%,大体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肿块,由于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使肿物呈暗红或棕色,肿块大小从不到 1 cm 到 10 cm 不等。
- 镜下表现为整个癌组织中散在分布破骨样巨细胞,破骨样巨细胞是良性的,核从 3 个到 50 个不等,可以看到核仁,但是没有核分裂,通常在围绕在癌组织周围,少数情况位于由癌细胞构成的腺腔内,除破骨样细胞外,间质常有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增生,可见外渗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的组织细胞,巨细胞一致表达 CD68,不表达 S100. 肌动蛋白、CK、EMA、ER 和 PR,巨细胞对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溶菌酶强阳性表达,但不表达碱性磷酸酶,提示与组织细胞及破骨细胞具有形态相似性,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证实这些破骨样巨细胞本质为组织细胞,与骨的破骨细胞表型相同;该类乳腺癌中癌组织的组织学类型最常见的是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也可以是浸润性筛状癌、小叶癌、小管癌、黏液癌、乳头状癌、微乳头状癌等特殊型乳腺癌,癌组织最常见的组织学分级为 I 或 II 级,常常 ER(+)、HER2(-);部分病例淋巴结转移灶和复发病灶中也可见破骨样巨细胞及反应性血管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巨细胞表达 CD68 和溶菌酶,不表达 S-100 蛋白、actin、CK、EMA、ER 和 PR。
鉴别诊断:
多形性癌的异型细胞是肿瘤成分之一,而伴破骨样细胞的癌中的破骨细胞存在于肿瘤间质中,属于反应性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多形性癌中的多形细胞为上皮来源,表达 CK、EMA,而伴破骨细胞的癌中的破骨细胞为组织细胞源性,CD68 和溶菌酶阳性。
乳腺化生性癌中含有异源性间叶样成分,如骨肉瘤、软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分化差的梭形细胞肉瘤等。而伴破骨细胞的癌的破骨细胞为组织细胞源性,无异源性间叶成分分化。
伴有肿瘤巨细胞的肿瘤:
乳腺癌、叶状肿瘤和乳腺肉瘤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伴有恶性肿瘤巨细胞,伴有绒癌特征的浸润性癌也属此类,一般情况下这种肿瘤都是分化差的肿瘤且预后不良,这些恶性肿瘤巨细胞具有增大的多形性的核,可以有核分裂,如果是癌组织伴有的巨细胞表达 CK。
伴有恶性骨形成的肿瘤:
乳腺癌、叶状肿瘤和乳腺肉瘤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伴有恶性骨形成,其中骨肉瘤成分可以伴有破骨细胞。
软组织的巨细胞肿瘤:
发生在乳腺的软组织巨细胞肿瘤非常罕见,肿瘤由卵圆形或短梭形的单核细胞围绕破骨样巨细胞组成,单核细胞可以伴有核的不典型性和核分裂像,不存在上皮细胞。
预后:
患者预后与肿瘤中癌成分相关,与间质中破骨样巨细胞的数量、形态、分布等无相关性。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 5 年生存率约为 70%,与一般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相似或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