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腺瘤伴假浸润
Adenoma With Pseudoinvasion of Colon
同义词(或曾用名): 上皮异位。
概述:
腺瘤的上皮异位在黏膜下层,组织学上易被误为浸润性腺癌。
发病部位: 左半结肠(87-100%),尤其是乙状结肠(56-86%),很少位于近端结肠及横结肠。
诊断要点:
占结肠腺瘤的 2-4%,平均年龄 59-65 岁,男女发病之比约 2-3:1,临床表现与无浸润的腺瘤样结肠息肉一致。
90%以上病例肿瘤直径> 1 cm,有蒂,蒂长常大于 1cm。
组织上可见黏膜下层界限清楚的隐窝聚集,叶状结构、边缘光滑圆润。周围被固有层包绕,无促纤维间质反应,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伴混合炎细胞浸润。可见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异位的异型上皮的异型程度与腺瘤表面上皮一致,若深切可与表面黏膜延续,旁边可能共同存在非异型的结肠隐窝。
免疫组化 异位的上皮常与表面的腺瘤有相似程度的 P53 核阳性,保留 E-cadherin/collagen IV 膜染色,上皮及间质无 MMP-1 染色增多。
鉴别诊断:
腺瘤伴浸润性癌 :与腺瘤相比显示更高的细胞异型及结构不典型,复杂筛状隐窝及边缘不规则锯齿状,可见单细胞、小簇状及出芽浸润,促纤维间质反应,缺乏出血或含铁血黄素沉积。
黏液/胶状腺癌 :黏膜下层可见成角不规则黏液湖,恶性细胞漂浮其中。
局部深部囊性结肠炎 :黏膜下层可见腺状、非异型增生上皮,被覆的黏膜常增生或溃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