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
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
同义词(或曾用名): 黏液性囊腺瘤,非特指性、黏液性囊腺瘤,非浸润性、黏液性囊腺癌,非特指性。
概述:
囊性上皮性肿瘤,与胰腺导管系统不相通,上皮柱状,产生黏液,周围有卵巢样间质。非浸润性黏液性囊性肿瘤(MCN)上皮分为低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如有浸润性癌成分,则命名为黏液性囊性肿瘤伴相关浸润性癌。
诊断要点:
发生率占胰腺外科手术切除囊性病变的 8%,大于 95%的病例位于胰体尾部,多为 40-50 岁的女性,小于 3cm 的肿瘤多为偶然发现,较大肿瘤可触及包块或因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临床症状,有些以糖尿病为首发症状。
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有纤维性假包膜,包膜厚度不等,偶有钙化,肿物 2-35cm 不等,切面为单房或多房囊肿,腔内含浓稠黏液或黏液和出血坏死物的混合物。单房性囊肿内壁通常光滑,有光泽,而高级别肿瘤常见乳头状突出物。而浸润癌通常大,多囊,囊内含乳头状突出物和/或附壁结节,也可浸润到相邻器官。
含两种明显不同的成分:衬覆上皮和其下的卵巢样间质。上皮细胞高柱状,产黏液,假幽门腺、胃小凹、小肠、大肠、甚至鳞状细胞分化均可见到。
根据柱状上皮的结构和细胞异型性,MCN 分为低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
低度 MCN 的柱状上皮细胞核轻度增大,位于基底,无核分裂;
中度 MCN 的上皮有乳头状突起或隐窝样凹陷,细胞假复层排列,核拥挤,轻度增大,偶见核分裂;
重度 MCN 的结构和细胞有明显异型性,乳头杂乱分支、出芽、细胞核复层、极向消失、多形性、核仁明显、核分裂常见、并出现不典型核分裂;
卵巢样间质是诊断 MCN 的必要条件,由紧密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有圆形或长形细胞核,胞浆少,常有不同程度的黄素化,即单个或成簇的上皮样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及丰富的透明或嗜酸性胞质。随着上皮异型性增加,间质黄素化呈减少趋势,体积大的 MCN 间质纤维化,细胞少,局灶类似白体,少见情况下,卵巢样间质可超过上皮成分。
细胞内可见黏液,阿尔辛蓝染色和 PAS 染色阳性。
高达 1/3 的 MCN 有浸润性癌。 可呈局灶性,可见促纤维间质增生,浸润成分类似导管腺癌,形成管状或管样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7. CK8. CK18. CK19. CEA、EMA 表达阳性,胃型黏液 MUC5 和胰腺型黏液 DUPAN-2. CA199 均阳性,散在杯状细胞表达肠型黏液 MUC2。大部分非浸润性 MCN 表达 SMAD4,不表达 MUC1,伴发浸润性癌时,SMAD4 表达缺失,MUC1 阳性。卵巢样间质表达 SMA,PR 和 ER,黄素化细胞标记酪氨酸 羟化酶、Calretinin 和 a-inhi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