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肠病相关 T 细胞淋巴瘤

Enteropathy-Associated T-Cell Lymphoma(EATL)

概述:

T 细胞的肿瘤性增殖。“经典”型 EATL 常与乳糜泻相关;“II 型”EATL 常与乳糜泻无关,由单一小或中等大细胞组成,亦称为“单形性肠病 T 细胞淋巴瘤”。

发病部位: 近端空肠常见,亦可位于回肠、胃、结肠及其他器官(肝、脾及其他)。

诊断要点:

  1. 罕见,所有胃肠淋巴瘤中占不到 5%,长期乳糜泻患者中占到 10%。发病平均年龄约 60 岁,男女发病机率均等。临床可见腹痛、体重减轻、吸收不良、肠梗阻、溃疡及穿孔。

  2. 大体上常多个隆起或溃疡性黏膜肿块。亦可见单个大的较深的溃疡,可导致肠梗阻或穿孔。

  3. 组织学可见上皮内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中至大细胞,成角或泡状核及显著的核仁,临近肿瘤的黏膜绒毛变钝或变平及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弥漫性黏膜内淋巴瘤样浸润伴向肌壁内浸润,可导致肠梗阻或引起深的透壁性溃疡。

  4. 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间变型和单形性: 间变型(经典型):细胞不典型性,似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单形性亚型(II 型):单一小或中等大细胞。伴炎症细胞浸润,可见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非肿瘤性 T 细胞,非肿瘤性嗜酸性粒细胞可非常显著。

  5. II 型 EATL 常与乳糜泻无关,提示可能独立于经典 EATL。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D3+,CD7+,CD103+,细胞毒(如粒酶 B)+,TCR-β+ ,TCR-γδ-(偶有 +),CD8-/+,CD4-,CD5-,CD56-,CD30-/+(间变样细胞+)

分子标记:

TCR 基因克隆性重排。多数病例有 1 号和 5 号染色体扩增,仅少数病例有 MYC 基因扩增

鉴别诊断:

  1. 单型性亲上皮肠 T 细胞淋巴瘤 (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原为 2 型 EATL,WHO 2016 修改版将此型分出单独立为一类。主要见于亚裔和西班牙裔,散发,与乳糜泻无关。肿瘤由小到中等单一形态细胞组成不伴炎性背景细胞,免疫表型为 CD3+、CD8+、CD56+、MATK+、TCR-γδ+(少数 TCR-β+),STAT5B 突变阳性,大多数病例有 MYC 基因扩增,但 1 号和 5 号染色体扩增较少见。

  2. 结外 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 :组织形态可类似 EATL,但非肿瘤侵犯区小肠黏膜无乳糜泻病理改变,肿瘤细胞常呈现血管中心性浸润,胞浆 CD3 阳性,EBER 阳性。

  3.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罕见累及小肠,细胞形态与经典型 EATL 可有重叠,但非肿瘤侵犯区小肠黏膜无乳糜泻病理改变,肿瘤细胞呈现均匀一致 CD30 强阳性,ALK+/-,EMA+/-。

  4.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 :可累及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形态学可与 EATL 相似,但非肿瘤侵犯区小肠黏膜无乳糜泻病理改变,肿瘤细胞 CD25 强阳性,血清学 HTLV-1 检测阳性。

  5. 消化道惰性 T 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Indolent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WHO 2016 修订版新增的临时疾病实体。发病年龄从青少年到老年(中位年龄 48 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呕吐等)。病变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从口腔至大肠),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小淋巴细胞致密侵润,偶延及黏膜肌层或黏膜下,肠上皮内很少有明显侵犯。 免疫表型:CD3+、CD5+、CD7+、CD8+/CD4-(少数 CD4+/CD8-)、TIA1+、TCR betaF1+、CD56-、TCR gamma-、EBER-。TCR 基因克隆性重组阳性,STAT3 SH2 突变阴性。临床病程惰性,长期无明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