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腺瘤
Bile Duct Adenoma
发病部位: 胆囊、肝外胆管及肝内胆管
诊断要点:
多见于成人,女性比男性多见,典型表现呈息肉状,常单发、境界清楚,通常体积小,无症状;
低倍镜下可见管状、绒毛状(乳头状)或管状绒毛状混合结构,分别称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
间质较少,无明显水肿及炎细胞浸润;
依据上皮细胞形态,可分为幽门腺型、肠型、胃小凹型和胆道型,其中以幽门腺型和肠型腺瘤为主,胆道型最少见;
幽门腺型
由具有密集排列的幽门型腺体小叶组成,部分腺体囊性扩张,腺瘤表面常被覆正常胆管上皮;
部分病例可见结节状聚集具有嗜酸性胞浆的梭形细胞,称为鳞状小体;
可见多少不等的潘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上皮最少具轻度异型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些病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局灶浸润性癌;
肠型腺瘤:形态与结肠腺瘤相似,由被覆肠型上皮细胞的异常管状腺体组成,常见杯状细胞和/或潘氏细胞,可伴不同级别的上皮内瘤变;
胃小凹型腺瘤由衬覆柱状上皮的管状乳头状结构组成,核小且深染,位于细胞基底部,胞浆富于黏液,最少具轻度异型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MUC5 AC 阳性,MUC6 有时呈阳性;
胆管型腺瘤是最少见的腺瘤类型,被覆胆道上皮,可伴不同级别的上皮内瘤变。
鉴别诊断:
胆囊息肉 :无细胞异型,常间质丰富伴水肿、炎细胞(泡沫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