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化脓性肉芽肿

Pyogenic Granuloma(PG)of Oral Cavity

概述:

伴明显血管表型的毛细血管袢良性过度增生。

发病部位: 牙龈为口腔 PG 最常见的部位(75%),亦见于唇、舌及颊黏膜。

诊断要点:

  1. 发病年龄范围较广,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年人。男女发病比例约 1:2。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叶状或息肉样,颜色随年纪不同改变,早期病变富于血管呈紫色至红色,晚期病变纤维化明显呈粉色。表面可见溃疡及出血。

  2. 大体上呈息肉样,结节状或叶状,表面可见溃疡。大小约 0.3-8cm。

  3. 组织学上表面溃疡,溃疡周围上皮领状凸起。表面增厚的纤维脓性膜,溃疡下方可见混合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表面炎症较重,中间炎症较轻。溃疡下方较深区域可见小至大的血管常叶状排列(纤维间隔分割),管腔裂隙样、闭塞,内皮细胞肿胀或扁平,小的毛细血管及静脉排列在中心血管周围,血管腔内常塞满红细胞。核分裂像多少不等,无非典型核分裂像,后期病变可见大量胶原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D34. CD31. FVIIIRAg、SMA 及 MSA 呈阳性。

鉴别诊断:

  1. 周围性 骨化性 纤维瘤 及周围 巨细胞 肉芽肿: 表面均可见溃疡,镜下形态学可予以鉴别。

  2. 卡波西肉瘤 非典型核分裂像及透明嗜酸性小球。

  3. 血管 肉瘤 口腔比较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