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集合管癌

Renal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概述:

由集合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发病部位: 肾脏

诊断要点:

  1. 罕见,不到肾恶性肿瘤的 1%,发病年龄 13 ~ 85 岁,肿瘤位于肾髓质部位,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不规则,可见坏死和卫星结节;

  2. 特征性组织学结构为管状、管乳头状、或管囊状,伴浸润性导管结构及邻近间质促结缔组织增生反应;

  3. 管状结构表现为不规则、长形分支小管,被覆单层上皮;

  4. 部分病例以不规则乳头状结构为主,可见微囊性结构伴囊内乳头状上皮增生形成肾小球样形态;

  5. 肿瘤细胞呈立方形,也可见柱状及鞋钉样细胞,细胞质淡嗜酸性或浅染,偶尔可呈颗粒状,可见胞浆或腔内黏液液,细胞核大,空泡状,高度多形性,具单一大的核仁,核分裂像很多,可有病理性核分裂像;

  6. 细胞凋亡及凝固性坏死常见;间质常见较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7. 肿瘤边界不清,可见肿瘤细胞浸润邻近肾组织,在小管间或肾小球间推进性生长;

  8. 肉瘤样或横纹肌瘤样转化常见。

  9. 肿瘤周围肾小管可见异型增生。

附集合管癌诊断标准,应同时满足下列 6 个条件:

  1. 累及肾髓质
  2. 管状结构为主
  3.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
  4. 高级别细胞
  5. 浸润性生长
  6. 无其它肾细胞癌亚型或尿路上皮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PAX8. PAX2. 荆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弥漫阳性;CK、EMA、CK19. CK7、34βE12. CD10. 波形蛋白等不同程度阳性,约 30%可见 INI-1 表达丢失,CK20. OCT3/4. P63. villin 阴性。

分子标记:

无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

鉴别诊断:

肾髓质癌 伴有镰刀状红细胞病,多发生于非洲裔年轻人群。组织学上以类似于卵黄囊瘤的不规则筛网状结构为主,免疫组化染色 INI-1 表达缺失,大多数弥漫强表达 OCT3/4。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性肾细胞癌 瘤细胞可见大而明显的病毒包涵体样核仁,常见核仁周空晕,患者可伴有子宫和皮肤多发的平滑肌瘤。免疫组化染色特征性表现为 FH 表达丢失而过表达 2SC 蛋白。

II 型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形成完好可见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轴心常见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和砂粒体,免疫组化染色弥漫强表达 AMACR/P504s 和 CD10 等。

伴有小管状分化的尿路上皮癌: 常伴有普通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肾盂肾盏尿路上皮可见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相延续,免疫组化染色表达 GATA3. CK20. P63,较少表达 PAX8。

预后:

集合管癌预后差,多数病例发现时已有转移。约 2/3 患者在诊断后 2 年之内死亡。

治疗:

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后辅以生物免疫治疗。

病例报道:

[Bellini duct carcinoma orkidney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参考文献:

Carcinoma of the Collecting Ducts of Bellini and 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52 Cases of Rare Aggressive Subtype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a Focus on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Am J Surg Pathol 2012;36:1265–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