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疣状癌
Verrucous Carcinoma of Larynx and Trachea
概述: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呈外生性生长方式,伴局灶破坏及推挤性边缘,但无转移能力,缺乏上皮异型增生。
诊断要点:
发病平均年龄 60-70 岁,男女发病之比约 4:1,临床最常见声音嘶哑。
大体上黄褐色或白色,疣状、蕈伞样或外生性,质韧至硬,肿瘤底部为广基。直径可达 9-10cm。
表面呈乳头状,多个高分化鳞状上皮纤丝样指状突起,乳头表面显示溃疡,大量角化(过度角化及角化不全),被覆上皮厚的角化层及教堂塔尖样角化,上皮内微脓肿形成。
细胞分化良好,缺乏恶性特征,细胞比普通 SCC 细胞大一些,表面细胞趋于成熟,若存在异型增生,仅限于基底,核分裂像缺如,如有则仅存在基底层。
可见宽的推挤性浸润,上皮突球状融合,周围形成“杯”状结构,与致密淋巴浆细胞反应相关。
溢出的角蛋白可激起异物巨细胞间质反应。
部分病例合并普通鳞状细胞癌成分,生物学行为具有转移的潜力,应仔细取材及深部病变的评估排除混合癌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增殖性疣状白斑 (PVL):口腔及上呼吸消化道的不可逆黏膜病变倾向进展为疣状癌或普通鳞状细胞癌,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少数进展为具有复发倾向的口腔白斑,常伴口腔多灶累及并发生恶变。组织上由增生的鳞状上皮组成伴疣状上皮突起及过度角化。与疣状癌向下长入下方的黏膜下层相比,PVL 增生上皮比较表浅,无黏膜下浸润。
疣状增生 :增生的鳞状上皮,疣状突起,角化过度,与间质界限清楚,完全切除之后应随访以排除复发或进展,若数月至数年之后存在复发病变,诊断 VC 是可能的。
外生性/乳头状鳞形细胞 :高级别上皮内异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性生长。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细乳头状结构,很少角化,常可见不典型挖空细胞。
假上皮瘤样增生 :缺乏外生性乳头状生长。
← 喉及气管转移性或继发性肿瘤 喉副神经节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