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下瘤

Subependymoma

概述:

伴胞核聚集的少细胞性肿瘤,显示室管膜分化,属于 WHO I 级。

发病部位: 脑室内(侧脑室及第四脑室多见)、脑实质内(脊髓、大脑半球)

诊断要点:

  1. 多数位于中年人,儿童罕见。临床可见梗阻性脑积水、与病变部位相关的疼痛、运动及感觉功能缺陷,其他可见癫痫或出血。

  2. 大体:界限清楚,叶状,钙化时出现砂砾感。

  3. 组织:位于室间孔时,可见细的神经丝状、细胞稀少的背景,小的、一致温和的胞核,微囊形成,不同程度的核的聚集,轻微或无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结构。位于其他部位如髓质、脊髓等,可见显著的核聚集,微囊较少,轻微假菊形团形成,钙化常见,少数可见室管膜成分(常位于第四脑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GFAP 弥漫阳性,部分病例可见 EMA 点状阳性,不同程度 Ki67 阳性(标记指数高的意义不明确),Neurofilament protein 阴性。

鉴别诊断:

  1. 室管膜瘤 :中等量至高密度均匀一致的细胞,血管周围假菊形团,部分可见真菊形团,无胞核聚集。

  2. 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富于细胞,背靠背的大的肥胖星形细胞样细胞,可见大的星形细胞及神经节细胞,GFAP、neurofilament protein 及 synaptophysin 阳性,部分患者伴结节性硬化综合征。

  3.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海绵状结构伴嗜酸性颗粒小体,毛样组织伴 Rosenthal 纤维。

  4. 中枢神经细胞瘤 :富于细胞,Synaptophysin 阳性,GFAP 阴性,少突胶质瘤样细胞及神经纤维网背景。

  5. 浸润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浸润性生长方式,胞核聚集不明显,无假菊形团,EMA 阴性,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及 p53 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