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Diffuse Astrocytoma
概述:
伴星形细胞分化的浸润性胶质瘤,包括常见的成人 IDH1/2 突变型弥漫性胶质瘤(无 1p/19q 共缺失)伴 P53 及/或 ATRX 突变、不常见的成人 IDH1/2 野生型弥漫性胶质瘤,临床表现更接近胶质母细胞瘤。位于小儿桥脑的弥漫性胶质瘤伴特异性遗传学改变(尤其伴 H3F3A K27M 基因突变)及位于其他部位的不伴 IDH1/2 基因突变的小儿弥漫性胶质瘤、以及大脑胶质瘤病(罕见的广泛浸润性胶质瘤)。属于 WHO II
发病部位: 常位于大脑半球(成人及儿童)、丘脑(成人及儿童)、脑干(儿童、桥脑为主)、小脑(成人为主,不常见)及脊椎(成人及儿童,不常见)。
诊断要点:
常发生于< 50 岁的成人及儿童,男性略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癫痫;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陷;因脑室阻塞导致的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及体征;
大体:肿瘤界限不清;
组织学:可见神经丝蛋白标记的脑白质轴突内陷,灰质可见神经周围卫星现象、软脑膜下浸润及血管周围聚集(上述现象不如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见)。
纤维性星形细胞瘤可见不均匀的细胞分布(与少突相比),细胞轻度至中度增多伴水肿,伴或不伴微囊形成。胞浆可稀少(裸核,位于少细胞肿瘤中)、可中等量伴突起(纤维性星形细胞)或丰富(但非肥胖星形细胞),部分病例可见细纤维性背景;
所有病例均可见不典型核,IDH1/2 野生型成人胶质瘤与预后不良有关,IDH1/2 野生型成人胶质瘤行为类似胶质母细胞瘤,偶见钙化;
肥胖型星形细胞瘤细胞呈多角形,玻璃样胞浆,核常偏位,散在圆形深染胞核细胞常伴有进展性生长潜能。常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核分裂较少或无,尽管倾向于向间变型胶质瘤转化,但 Ki67 标记指数较低;
免疫组化:青少年及成人多数病例的 IDH-1(R132H)呈阳性,小于 14 岁的儿童常呈阴性。Olig2 几乎所有病例阳性。GFAP 在裸核常呈阴性,在肥胖型星形细胞常呈阳性。P53 约 1/4 病例呈弥漫强阳性。Ki67 指数常小于 4%。多数伴 IDH1/2 基因突变的成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存在核 ATRX 缺失;
部分儿童胶质瘤可显示 ATRX 核表达缺失但无 IDH1/2 基因突变或 IDH1 R132H 免疫标记阳性;
多数儿童胶质瘤伴 H3F3A 基因突变及 H3F3A K27M 免疫标记阳性(即使组织学呈低级别)。发生于年轻人的位于脑干、丘脑及脊髓的胶质瘤可显示 H3F3A K27M 免疫标记阳性及/或核 ATRX 表达缺失。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青少年及成人多数病例的 IDH-1(R132H)呈阳性,小于 14 岁的儿童常呈阴性。Olig2 几乎所有病例阳性。GFAP 在裸核常呈阴性,在肥胖型星形细胞常呈阳性。P53 约 1/4 病例呈弥漫强阳性。Ki67 指数常小于 4%。多数伴 IDH1/2 基因突变的成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存在核 ATRX 缺失。
鉴别诊断:
正常脑组织 :细胞量较少及分布均匀,无微囊形成,细胞无不典型性,Ki67 极低至零,IDH-1(-)及 p53(-)。
非特异性胶质细胞增生 :均匀分布的肥厚的纤维性或肥胖性星形细胞,部分未治疗的星形细胞瘤病例可见含铁血黄素,Ki67 标记指数较低,IDH-1(-),P53 阴性或弱阳性,7 号染色体完整。
脱髓鞘病 :边界清楚,大量巨噬细胞和反应性星形细胞,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髓磷脂缺失及轴突正常,IDH-1 阴性,散在细胞 P53 弱至中度阳性,7 号染色体完整。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III 级):细胞丰富(但非总是),细胞呈更显著的不典型性(与弥漫性相比),核分裂罕见或易见,Ki67 标记指数常 ≥ 5%。
少突胶质细胞瘤 :细胞分布均匀一致,细胞形态较单一,圆形核伴染色质分散及显著的核仁,神经元周围常见卫星现象及软脑膜下聚集,核周可见空晕(“煎蛋”样),纤维性背景较少,可见皮质内钙化,1p/19q 共同缺失,无 P53 突变,但可见 P53 免疫标记阳性。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通常边界清楚,结构紧凑,但有时周边可见浸润,尤其位于小脑及视神经的肿瘤,具有双相排列(海绵状微囊性组织伴嗜酸性颗粒小体及致密的 Rosenthal 纤维),部分可见肾小球样血管结构,出现 MAPK 通路激活,ID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