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LMS)Of Sinonasal Tract

概述:

平滑肌的恶性肿瘤

发病部位: 非免疫功能低下相关 LMS,最常见的部位为口腔、鼻窦及皮肤、皮下组织,少见的部位包括喉、支气管、咽部、眼眶及外耳道。免疫功能低下相关 LMS,主要发生在内脏(如胃肠道及肺),可能呈多灶。

诊断要点:

  1. 发生在头颈部占 4%,非免疫功能低下相关 LMS 发病年龄范围较广。大部分主要发生在 60 岁,免疫功能低下相关 LMS 主要发生在儿童或青年人。男女发病机率均等。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疼痛、鼻出血及无痛性肿物。
  2. 大体肿瘤边界清,但无包膜,灰白至紫红色,质韧或较硬,息肉样或无蒂。可见溃疡、出血、坏死及邻近组织的浸润。肿瘤大小常常大于 5cm。
  3. 镜下梭形细胞呈相互交叉束状至席纹状排列,常呈垂直相交。细胞呈细长梭形,核雪茄状,两端圆钝,胞浆嗜酸。常见核周空泡或空晕,使核成锯齿状或凹陷轮廓。不同程度的细胞间变,核多形性、染色深及核分裂易见(典型及非典型核分裂像)。
  4. 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常可见多核巨细胞。
  5. 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以下组织学亚型
    ● 黏液型 LMS 大量黏液样改变可呈胶冻样改变,梭形肿瘤细胞之间富含透明质酸的显著黏液间质,总体上细胞数量相对较少。● 有丝分裂率较低,组织学改变可能不能及时提示为恶性肿瘤,即使有丝分裂率 ≤ 2 分裂像亦应该提示为恶性。
    ● 炎症型 LMS   显著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包括黄色瘤细胞、淋巴细胞及偶见中心粒细胞,与系统性症状无相关性。
    ● 上皮样 LMS 主要由上皮样细胞伴圆形至卵圆形核,上皮样与梭形细胞之间有移形,常见显著胞浆空泡及透明改变。
    ● 颗粒细胞 LMS   相对比较少见的亚型,胞浆富于颗粒状嗜酸性胞浆。
  6. 肿瘤具 1-4 个核分裂像/10HPF,被认为具有恶性潜能,此时需要结合核非典型性及坏死。若> 4 个核分裂像/10 HPF,被认为是恶性;若肿瘤无或很少分裂像及缺乏核非典型性,肿瘤一般考虑为良性,即使细胞密度增加或灶状浸润性生长,特别是存在明显玻璃样变及钙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MA、MSA 阳性,Desmin (70-80%)阳性,Caldesmon (60-65%)阳性,上皮标记、黑色素标记、骨骼肌标记、血管内皮标记均阴性,但 Cytokeratin 常常核周表达。S100 可呈阳性。

鉴别诊断:

  1. 平滑肌瘤 (Leiomyoma):但缺乏多形性及核分裂像。

  2. 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平滑肌肿瘤 (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显示核轻度异型性但不超过 4 个核分裂像/10HPF。

  3. 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 (Spindle Cell Squamous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的表现(如异型性、浸润性),CK、P63 绝大部分呈阳性。

  4. 恶性神经鞘膜瘤 (MPNST):与该肿瘤形态有重叠,但仅 S100 阳性,肌源性标记阴性。

  5. 双表型鼻窦肉瘤 (Biphenotypic Sinonasal Sarcoma):低级别鼻窦肉瘤同时伴有神经及肌源性分化。

  6. 纤维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Fibrosarcoma/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缺乏 LMS 相关的免疫标记。

  7. 横纹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骨骼肌分化的标记(Desmin, muscle specific actin, myoglobin, MYOD1, myogenin)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