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转移性/继发性肿瘤
Metastatic/Secondary Tumors of Sinonasal Tract
概述:
肿瘤继发累及鼻腔及副鼻窦,起源于其他部位原发的恶性肿瘤,但不连续。需要排除淋巴瘤及白血病。
发病部位: 上颌窦(33%)、蝶窦(22%)、多窦(22%)、筛窦(14%)、额窦(9%)及局限于鼻腔(10-15%)。
诊断要点:
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中发病不及 0.5%,主要是老年人发病,与其他解剖部位恶性肿瘤增加相关,平均年龄约 57 岁,男女发病约 3:2。临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尤其转移性肾及甲状腺癌)、头痛、脸痛、视觉障碍、眼球突出及颅神经缺陷。
大体上转移性一般呈孤立性或多结节,可表现息肉样,表面上皮一般完整,常位于黏膜下。肿瘤大小不定,发生于鼻窦的肿物一般大于鼻腔的。
组织上 转移至鼻窦的一般是血源性,在扩张的血管中寻找肿瘤栓子。特定的肿瘤类型决定组织学改变,大部分肿瘤为癌(腺癌),肾(40%)、肺(9%)、甲状腺(8%)、前列腺(7%)、混杂(28%)。透明细胞原发性涎腺类型肿瘤很难与转移性鉴别开。恶性黑色素瘤可来源表面皮肤浸润至此。
免疫组化可帮助诊断明确起源。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肿瘤 原发性、差分化肿瘤需要与转移性肿瘤鉴别,可借助于病史、放射学及免疫组化检测。涎腺类型原发性肿瘤常多于转移性肿瘤。
直接蔓延 口腔原发性肿瘤(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涎腺类型腺癌)可直接浸润鼻腔或副鼻窦,临床及放射学检测可帮助诊断,颌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造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肿瘤)可直接延伸至副鼻窦。脑部肿瘤(垂体腺瘤、脊索瘤及脑膜瘤)亦可延伸至鼻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