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母细胞瘤
Astroblastoma
概述:
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形成,常伴显著硬化,与室管膜的区别尚不明确,无 WHO 分级。
诊断要点:
位于儿童及年轻人,临床可见癫痫、占位效应及根据部位而定的神经功能缺陷;
大体上常呈囊性;
组织上呈“推挤性”边缘,高级别时具有浸润潜能,富于细胞;
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的细胞(与室管膜瘤细胞相比)相对较丰满及多形性稍明显,突起较厚,核更大及更圆;
少量纤维丝状背景,血管常见显著玻璃样变及硬化,可见钙化(尤其是显著硬化的肿瘤);
高级别肿瘤可出现核分裂、坏死及血管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GFAP 阳性或阴性,EMA 局灶表面阳性或微管点状阳性。
鉴别诊断:
室管膜瘤 :分布广泛,背景及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的纤维丝状更明显,胞核偏小,多形性及上皮样均不如星形母细胞瘤明显,部分可见菊形团或中空,硬化不明显。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多数可见显著软脑膜成分,簇状结构,呈多形性,血管周围慢性炎症,嗜酸性颗粒小体,可见脂化。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细胞偏少,可见微囊、黏液样背景、纤维丝状组织伴 Rosenthal 纤维,嗜酸性颗粒小体,硬化不明显。
乳头状脑膜瘤 :多数位于硬脑膜,脑膜瘤模式可同时伴乳头状结构,多数可见脑部浸润(不如星形母细胞瘤的界限清楚),SSTR2A 阳性,GFAP 阴性,无 EMA 点状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