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伴 t(1;22)(p13.3;q13.1);RBM15-MKL1

Acute Myeloid Leukemia (megakaryoblastic) witht(1;22)(p13.3;q13.1);RBM15-MKL1

概述:

急性髓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伴 t(1;22)(p13.3;q13.1);RBM15-MKL1 通常表现为巨核细胞系分化特征,临床罕见。

诊断要点:

  1. 占全部 AML<1%,通常只发生于没有 DOWN 综合征的婴幼儿(大多发生于出生后 6 个月内),女性为主。常有肝脾明显肿大,血小板低下,白细胞可中度升高。
  2. 外周血涂片:母细胞增多,并可能见到小巨核和巨大血小板,部分母细胞可见伪足,提示可能为巨核细胞分化。
  3. 骨髓细胞学:母细胞增多,但数量有时低于 20%,有的可能与骨髓纤维化抽吸困难导致稀释有关。大、小原巨核细胞均有,其胞质少到中等,噬碱,无颗粒,有伪足或泡状突起;常与形态学上更不分化的类似淋巴母细胞的原始细胞混合存在。微小巨核细胞常见,粒系和红系发育异常不多见。对于母细胞少于 20%的病例,需结合骨髓活检,如确实是少于 20%,应临床密切监测病情进展,并注意除外髓外髓系肉瘤。
  4. 骨髓活检:有核细胞数量常正常或增多,网织纤维沉积和胶原纤维化常见。部分可呈骨髓基质浸润模式,似转移瘤。
  5. 细胞化学染色:SBB 和 MPO 染色原巨核细胞总是阴性。
  6. 免疫表型:表达 CD41 和/或 CD61 或 CD42b;CD13. CD33 可能阳性;CD34. CD45. HLA-DR 常阴性,CD36 特征性阳性。原始细胞 MPO 阴性,不表达淋系标志及 TDT。胞浆 CD41 或 CD61 比膜染色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血小板和其它细胞粘连可造成膜 CD41 或 CD61 假阳性)。
  7. 细胞遗传学:绝大多数病例 t(1; 22)(p13.3;q13.1)是唯一的核型异常,该易位引起 RBM15 与 MKL1 基因融合形成融合基因 RBM15-MKL1。

鉴别诊断:

  1. DOWN 综合症相关髓系白血病 :也是只见于婴幼儿,且肿瘤细胞呈现巨核系分化特征,但常同时伴有多系异型性增生。细胞/分子遗传学可明确诊断(21 三倍体)。
  2.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非特指 :可见于成人和儿童,常伴多系异型性,明显肝脾肿大少见,无特异性细胞/分子遗传学改变。
  3. 非淋巴造血小蓝圆细胞肿瘤 :急性髓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伴 t(1;22)(p13.3;q13.1);RBM15-MKL1 有时累及髓外组织(髓系肉瘤),有可能误诊为非淋巴造血小蓝圆细胞肿瘤。免疫学和细胞/分子遗传学有助鉴别。

预后:

为高风险疾病,与儿童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不伴 t(1;22)(p13.3;q13.1)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