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泡性腺癌
Lung Acinar Adenocarcinoma
同义词(或曾用名): 腺泡为主型腺癌 腺泡样腺癌
发病部位: 腺癌很少位于中央,表现为肺门或肺门周围的肿块。大约 15%的病例有胸膜或胸壁累及
诊断要点:
腺样成分为主,腺体圆或卵圆形,中央为腺腔,围以癌细胞;
肿瘤细胞和腺腔可含黏液;
腺泡结构可由肿瘤细胞聚集成巢,巢周边细胞核成栅栏状排列,胞质位于细胞巢中央,无明确腺腔;
部分病例可呈筛状结构,被认为是腺泡为主型腺癌的一种结构;
如肿瘤呈贴壁生长,肺泡腔充满簇状无血管轴心的乳头样结构,应分类为腺泡为主型腺癌,不需要间质浸润的证据;
6.40-60%亚洲人群发生 EGFR 突变,不足 10%的患者有 ALK 基因重排。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7. TTF1. Napsin A、SP-A、CEA、CAM5.2. Ber-EP4. MOC30 常阳性; P63. P40. CK5/6. WT1. Calretinin 常阴性。
分子标记:
40-60%亚洲人群发生 EGFR 突变,不足 10%的患者有 ALK 基因重排。
鉴别诊断:
转移性腺癌 :免疫组化 TTF1. Napsin A、SP-A 中的一种或以上阳性支持原发性肺腺癌的诊断,但应注意甲状腺腺癌 TTF1 阳性;
单向分化间皮瘤 :免疫组化染色可协助鉴别诊断。
诊断 | CEA | Ber-EP4 | MOC30 | TTF-1 | WT-1 | Calretinin | D2-40 | CK5/6 |
腺癌 | + | + | + | + | - | - | - | - |
恶性间皮瘤 | - | - | - | - | + | + | + | + |
治疗:
EGFR 敏感性晚期患者可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