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纤维组织细胞瘤

Deep Fibrous Histiocytoma

概述:

是一种发生于深部软组织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细胞较丰富,可伴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发病部位: 好发生于下肢和头颈部的皮下组织内,少数病例位于深部肌肉内,以及肠系膜、气管、肾脏和外耳道等部位。

诊断要点:

  1. 好发于 20-40 岁,男性>女性,好发生于下肢和头颈部的皮下组织内,少数病例位于深部肌肉内,以及肠系膜、气管、肾脏和外耳道等部位;肿瘤直径通常小于 4cm;

  2. 镜下病变主要位于皮下和深部软组织内,罕见真皮内病变,肿瘤可能界限清楚伴假包膜围绕,约 20%肿瘤周边可见淋巴细胞浸润,主要由致密的卵圆形或胖梭形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与皮肤的纤维组织细胞瘤相比,深部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细胞成分相对单一;

  3. 瘤细胞多呈短束状或席纹状排列,部分区域还可呈明显的血管外皮瘤样;

  4. 瘤细胞丰富、致密,并可见核分裂像(平均 3 个/10HPF),不见病理性核分裂,核多形性不明显;

  5. 间质常见玻璃样变性、黏液变性和血管壁透明变等;

  6. 部分病例可见黄色瘤细胞、含铁血黄素性细胞、弥漫的洒水样淋巴细胞浸润和杜顿巨细胞等,分布常较局限;

  7. 偶可见小灶坏死和囊性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梭形瘤细胞主要表达 vimentin,约 40%表达 CD34,约 38%局灶表达 α-SMA,偶尔局灶表达 desmin,EMA 阴性。

鉴别诊断:

皮肤富于细胞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真皮内为主,组织学上边界不清可见特征性的内陷的胶原纤维,肿瘤以短束状结构为主,席纹状结构和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不明显;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DFSP):呈单调一致的席纹状结构排列,蜂窝状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内,DFSP 的瘤细胞核更小而弯曲,深部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瘤细胞核以卵圆形或胖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染色弥漫表达 CD34;

所谓的血管外皮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瘤细胞的呈无结构的生长,可见富于细胞区和少细胞区交替分布,肿瘤内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更明显,免疫组化染色弥漫表达 CD34 和 STAT6;

软组织神经束膜瘤:除了席纹状结构之外常见围绕血管的旋涡状结构,瘤细胞核纤细而伸展,免疫组化染色弥漫表达 EMA;

局限性滑膜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于手和足趾等部位的关节附近,组织学以成片的卵圆形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为主;罕见席纹状结构;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见明显的细胞多形性核核分裂象以及非典型核分裂象。

预后:

25%-30%复发,特别是切除不完整者;罕见转移(约 5%)

治疗:

局部完整切除

参考文献:

Gleason BC, Fletcher CDM. Deep ‘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69 cases of a rare tumor indicating occasional metastatic potential. Am J Surg Pathol 2008;32:35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