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F
别名: Microphthalmia transcription factor、MI、 WS2、 CMM8、WS2A、 bHLHe32;34CA5
概述:
小眼转录因子,在酪氨酸酶及酪氨酸酶相关蛋白 1 和 2 等色素酶基因转录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表达于细胞核。组织细胞、肥大细胞、色素细胞、破骨细胞、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等可表达。
信号定位: 胞核
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特异性较差,在病理诊断中应用价值有限,主要由于下列肿瘤的鉴别诊断: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包括血管肌脂肪瘤)(阳性表达)的诊断;
黑色素瘤、透明细胞肉瘤及其它色素细胞肿瘤(阳性表达)的诊断。
商品化试剂(排名不分先后,本网站对抗体质量不负责!)
公司 | 克隆号 | 即用型(ml) | 原液(ml) | ||||
基因科技 | C5/D5 | / | 2 | 4 | 7 | / | 0.2 |
赛诺特 | C5/D5 | 1 | 3 | 6 | / | 0.1 | 0.2 |
中杉金桥 | C5/D5 | 1.5 | 3 | 6 | / | 0.1 | 0.2 |
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几乎全部阳性(≥95%的病例阳性): 色素性神经鞘瘤细胞瘤、蓝痣、腱鞘巨细胞瘤,巨细胞、复合痣、异型增生性痣、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骨巨细胞瘤,巨细胞、色素性 Spitz 痣、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骨巨细胞瘤,单个核细胞、恶性雀斑样痣、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瘤
通常阳性(<95%,≥75%的病例阳性): 神经鞘黏液瘤、腱鞘巨细胞瘤,单个核细胞、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痣,NOS、透明细胞肉瘤、骨巨细胞瘤、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神经鞘黏液瘤,细胞型和混合性、细胞性蓝志
经常阳性(<75%,≥55%的病例阳性): 恶性黑色素瘤、皮肤纤维瘤、血管肌脂肪瘤、软骨母细胞瘤,NOS、动脉瘤样骨囊肿、非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
有时阳性(<55%,≥35%的病例阳性): 平滑肌肉瘤,NOS、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肾细胞癌伴 t(X;17)(p11;q25)、颗粒细胞瘤、软骨肉瘤、卵巢无性细胞瘤、平滑肌瘤
少数阳性(<35%,≥15%的病例阳性): 纤维肉瘤、神经鞘膜瘤,NOS、血管周细胞瘤、非典型纤维黄色瘤、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胃肠道间质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病、脊索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结节硬化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外周 T 细胞淋巴瘤、淋巴管肌瘤、肉瘤样肾细胞癌、胰腺导管腺癌
偶尔阳性(<15%,≥5%的病例阳性): 弥漫大 B 型大 B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几乎全部阴性(<5%的病例阳性): 肾嫌色细胞癌、肾细胞癌伴 t(6;11)(p21;q12)、结直肠腺癌、横纹肌肉瘤,NOS、前列腺腺泡性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皮肤基底细胞癌、滤泡性淋巴瘤 I 级、肾上腺皮质癌、肾细胞癌、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副神经节瘤、Burkitt 淋巴瘤、子宫内膜绒毛膜癌、肾细胞癌伴 Xp11.2 异位、类癌、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外周神经鞘瘤、毛细胞白血病、上皮样外周神经鞘瘤、尤文肉瘤、孤立性浆细胞瘤、睾丸青春期后型卵黄囊瘤、血管球瘤、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骨外黏液性软骨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血管肉瘤、胚胎性癌、垂体腺瘤、垂体腺瘤,促性腺激素阳性、垂体腺瘤,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腺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分泌卵泡刺激素、垂体腺瘤,分泌泌乳素、垂体腺瘤,分泌生长激素、垂体腺瘤,裸细胞、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肝母细胞瘤、肾细胞癌伴 t(X;3)(p11;q23)、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间叶性软骨肉瘤、小细胞性骨肉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栅栏样包裹性神经瘤、生殖细胞肿瘤,非胚胎型、甲状旁腺腺瘤、嗅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样瘤、子宫内膜腺癌、皮肤 Merkel 细胞癌、滑膜肉瘤、浆细胞骨髓瘤、肾上腺皮质肿瘤,NOS、上皮样肉瘤、窦组织细胞增生症、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胃腺癌、多形性腺瘤、肾嗜酸细胞瘤、肺腺癌